成孔检查
成孔后,技术员用水准仪复测护筒标高并及时查看是否达到桩长。用测绳测孔深并用50m钢尺对测绳进行标定看是否准确。无误后由项目质检工程师报总监办进行成孔检测。
表:钻孔桩(摩擦桩)钻孔允许偏差
11.第一次清孔
在成孔后将钻头提升到距孔底30-50cm,然后用大泵量进行第一次清孔,直至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再进行下一道工序。
表:清孔合格指标
12.下放钢筋笼
通知钢筋加工场运送钢筋笼至施工现场。钢筋笼安装采用汽车吊。下钢筋笼前应先下放探孔器检查成孔情况,检查合格后下放钢筋笼。
图:探孔器、焊接钢筋笼
13.钢筋笼上端定位
钢筋笼最上端的定位必须由测定的护筒顶标高来计算吊筋的长度,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吊筋。在钢筋笼中心平面与桩中心偏差控制在20mm内,骨架顶端高程允许误差控制在±20mm之间。
14.安装导管并二次清孔
灌注混凝土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导管灌注;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抗拉试验,桩孔底到导管底的间距一般控制在30-40cm。导管安装完毕后,进行二次清孔。二次清孔完成后,检查沉渣厚度及泥浆比重等指标,合格后准备灌砼。
表:清孔合格指标
图:导管安装
15.灌注混凝土
通知拌合站及试验室发送混凝土。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方量应能够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以上的需要。在灌注过程中;导管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-6m,随时用测绳检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,及时调整导管的埋深。混凝土浇注厚度应比设计值多出0.5m以上,以保证桩头混凝土的质量。
导管应埋深控制在2到6米之间。
图:及时拆卸导管
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数量计算方法:
V≥(H1+H2)∏D2/4+∏d2 h1/4 式(1) h1=HWRW/RC 式(2)
式中:
V——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数量;
D——桩孔直径
H1——桩孔底到导管底端间距;
H2——导管初次埋置深度;
d——导管内径;
h1——桩孔内混凝土到达埋置深度H2时,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的高度;
HW——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;
RW——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;
RC——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。